近日,一男子自稱“在太原省級機關工作、年收入大概35到40萬”的相親視頻遭質疑,經調查證實該視頻系虛構擺拍內容。
自短視頻風靡以來,虛假擺拍問題層出不窮:有遭遇重大家庭變故的母親帶著患病幼兒送外賣的“悲慘遭遇”;有女生一覺醒來相親對象已站床邊的“生活搞笑”;有救助流浪女子的“溫情正能量”……一幕幕鬧劇頻繁上演,你方唱罷我登場,虛假擺拍緣何屢禁不止?
根——利益驅動。在當前的互聯(lián)網生態(tài)中,高流量才能帶來高收益。有些自媒體博主為維持高流量,便想盡辦法走捷徑,通過編劇本、立人設、博同情等方法實現(xiàn)“爆紅”,從而賺取高額利益。比如,四川樂山警方偵破的一起“賣慘”引流虛假廣告案,犯罪嫌疑人打著“助農”的幌子,擺拍虛假短視頻引流斂財,涉案金額達440余萬元。
莖——媒體傳播。隨著短視頻的快速發(fā)展,各大媒體號紛紛“進軍”短視頻界,以求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。為跟上短視頻的快節(jié)奏,搶占頭條,個別媒體號未經核實就將段子當成新聞發(fā)布,加速了謠言的擴散和傳播。如“秦朗巴黎丟作業(yè)”事件,不少媒體號跟風轉發(fā),最終引發(fā)了一場“全網尋人”的鬧劇。
葉——跟著情緒走。虛假擺拍視頻能夠針對網友感興趣的題材,進行巧妙加工,將有爭議的題材切片結合,夸張渲染矛盾沖突,“拿捏”網友情緒。比如,“女生一覺醒來相親對象已站床邊”的視頻就是抓住了年輕人最關心的婚戀問題,將女性、婚姻等社會問題放大,從而獲取巨大流量。盲目的“共情”很容易成為滋養(yǎng)虛假擺拍視頻“開枝散葉”的“營養(yǎng)液”。
虛假擺拍的亂象不僅欺騙了大眾感情,更加劇了網絡謠言、虛假信息的傳播,對網絡空間、社會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。
如何將虛假擺拍連根拔起?
把好源頭關。平臺應有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,更要將眼光放長遠。“水可載舟亦可覆舟”,短視頻的流行得益于網友們的喜愛,如果任由虛假擺拍橫行網絡,勢必會對網絡安全產生巨大危害。因此,平臺應切實加強對自媒體賬號的全流程管理,確保賬號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,并完善信息來源標注展示機制,不給“有心之人”可乘之機;不斷改善升級系統(tǒng),建立合理的流量分配機制,著重推薦三觀正、內容優(yōu)的短視頻,從源頭上切斷無底線博流量信息的“變現(xiàn)”利益鏈。
攥緊法律繩。社會的和諧穩(wěn)定,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。近年來,《網絡信息內容生態(tài)治理規(guī)定》《關于加強“自媒體”管理的通知》《互聯(lián)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》等法律不斷完善出臺,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,依法嚴懲“網紅”“大V”、MCN機構有組織造謠炒作等違法犯罪,這無疑不向人們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——網絡不是法外之地,短視頻必須守好法律底線。
守好公德心。對于自媒體博主,要遵守法律,不得通過他人悲慘遭遇或扭曲事實等賺取不正當利益,虛構的內容必須明顯標注“視頻內容純屬虛構”等相關內容,避免誤導受眾;應看到自身所擔負的社會責任,創(chuàng)作更多有價值、有意義、有正氣的視頻內容,正如“慢工出細活”的李子柒,憑借著高質量、高水平的傳統(tǒng)文化視頻,3年后重回短視頻賽道依舊是當之無愧的“頂流”,網絡世界需要更多有社會公德心和責任感的“李子柒”。
對于短視頻的受眾來說,公德心同樣重要。點贊、轉發(fā)、評論前應手下留“心”,不被情緒沖昏頭腦,冷靜分析內容,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。對逃過平臺審核的“苦難”和作秀,也應及時向平臺或相關部門舉報,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貢獻力量。
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破虛假擺拍之堅冰,需久久為功、鍥而不舍;拔虛假擺拍之盤根,更需重拳出擊、去偽存真,方能還網絡空間一片天朗氣清。(圖片源自網絡)(立冬)